「家裡沒人,但要回去顧家,有時候會一直看電視看到睡著。」這是一名家長常晚歸的學童心聲。但這非個案,不少學童因此三更半夜在街頭晃蕩,讓社區大人看了不捨。為讓學童放學後不再被「野放」,衛福部以產官學方式推動「台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輔導在地居民守望相助這些學童。計畫推動2年多,已照顧近400名學童,包括不少弱勢兒少。台灣夢計畫的照顧對象為國小學童,由衛福部指導、中信慈善基金會募款出資,再由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派出專家輔導資源較缺乏的地方社區發展協會,為「野孩子」組織台灣夢基地。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長李美珍強調,台灣夢基地不是安親班,重點也非課後輔導,而是讓孩子放學後有地方去。且補助包括人事費,所以基地不只提供鮮奶、果汁及晚餐,也聘大專畢業的返鄉青年,回社區規畫多元在地課程,讓學童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夢想。目前共計20個縣市、20個社區發展協會參與。台灣照顧管理協會理事長張淑慧舉例,澎湖縣西湖社區發展協會帶孩子製作廟會涼傘,彰化縣大湖社區發展協會讓耆老教孩子種稻及做醃福菜,嘉義縣鳳梨會社社區發展協會教孩子摺衣服及縫衣服鈕扣,花蓮縣豐南社區發展協會帶部落孩童唱原住民歌謠,台南市仕安社區用孩子親手種的蔬果來辦流水席。特別的是,彰化大湖社區做出口碑,因位處大湖國小旁,每到放學時刻,不只是計畫內照顧的孩子來到基地,幾乎「全校到齊」,社區為此天天「開班」陪學童,更有父母特地從台北市搬回彰化大湖老家工作,就是為了讓孩子在社區的陪伴下成長。張淑慧說,台灣夢計畫算是「守望相助、同村共養」概念,計畫執行至今2年多,她日前進行近400名學童的問卷調查,發現已在基地參與一段時間的舊學童,其自信心、專心程度、睡眠安穩度及對居住地的安全感等,明顯比新加入的學童來得高,憂鬱程度明顯下降,孩子也覺得向社區楷模或耆老學習,能讓自己成為更棒的人。不過,也非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台灣夢基地待得久。張淑慧解釋,仍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去安親班補習,「我們尊重家長,不過只要孩子願意回來,我們都張開手歡迎,不會挑剔。」張淑慧進行近400名台灣夢基地學童問卷調查,發現已在基地參與一段時間的舊學童,其自信心、專心程度、睡眠安穩度及對居住地的安全感等,明顯比新加入的學童來得高。 記者鄧桂芬/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夢基地聘請社區專業人士,規畫多元在地課程,讓學童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夢想。圖為志工老師教孩子舞獅打鼓。 圖/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提供 分享 facebook 台灣夢基地提供鮮奶、果汁及晚餐,讓不少弱勢家庭的孩子受惠。 圖/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提供 分享 facebook 台灣夢基地雖非安親班,但會有志工先陪學童寫完功課,再進行活動。圖為台北市久如社區發展協會的台灣夢基地。 記者鄧桂芬/攝影 分享 facebook
EA36C594844FE9BF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九州娛樂城 通博娛樂城
    全站熱搜

    vinceni64j1u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