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穿龍老屋豆腐坊使用本土大豆將滿5周年,為推廣本土大豆成立「台灣豆陣線」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以群眾外包的理念(crowd sourcing),透過社群平台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邀小加工業者和消費者推薦以本土豆類製作的店家建立豆圖譜,並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進而支持本土豆。社團法人台灣農業資訊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穿龍豆腐坊業者陳淑慧說,豆科植物有「固氮能力」,讓土壤肥沃、改善土壤結構及提高持水力,大豆豐富的植物性蛋白,更多了纖維素和鈣質,營養師建議每天飲用一杯300ml的豆漿,就能達成豆類營養的需求。「每周5杯台灣豆漿,幫助豆田復耕!」她說,以穿龍契作的經驗計算,1公頃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大豆田約可收穫1000公斤大豆,每公斤可製成25杯豆漿,每人每周喝5杯即可攝取近7成的植物性蛋白質建議量,還可支撐1年10公斤的大豆產值,100人響應即可復耕1公頃的農田,維持更多農民生計、提高投入本土大豆種植的願意。「支持本土大豆的另一種作法,就是使用本土大豆製作產品」,5年來,消費者更加重視食安及地產地消的重要性,各地類似穿龍豆腐坊的小加工業者慢慢崛起,陳淑慧說,希望拋磚引玉請消費者幫忙找出並共同支持這些採用本土大豆的豆腐店或餐飲店等,用消費力量鼓勵農民繼續種植耗水量少的豆類。陳淑慧說,設立「台灣豆陣線」粉絲專頁,以群眾外包的方式(crowd sourcing)透過社群平台的發散力,邀小加工業者和消費者推薦自家周邊以本土豆類製作的店家,穿龍、鮮活農市及一群關心本土農業的組織、個人及消費者,會從追查原料來源、用量等機制追蹤確認後,標示在「豆圖譜」,並邀店家懸掛豆陣線旗方便消費者識別,消費者可以藉此了解店家資料,也可持續關心店家是否持續使用台灣豆。 另外也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喝了幾杯豆漿,點入後可換算幫助多少大豆種植面積,例如累計26杯可幫助一塊榻榻米大的大豆耕地,65杯約雙人床大,130杯約大客車停車格大,1040杯則有籃球場大。目前豆圖譜已標示20餘店家,「每天喝豆漿」也累計超約1100杯,支持約有一座籃球場大的種植面積,陳淑慧說,希望運用這種趣味互動的方式,幫助大家了解及發掘更多台灣豆的資訊,匯集每個人小小的力量支持台灣豆,希望本土大豆復興的浪潮能遍地開花,詳情可上台灣豆陣線查詢。「台灣豆陣線」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以群眾外包方式,透過社群平台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豆圖譜及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進而支持本土豆。記者黃瑞典/翻攝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牆上設有老屋的發展過程。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逐步與台南、嘉義等地農友契作,支持友善農耕的本土大豆所維護的農田生態價值。圖/陳淑慧提供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也辦DIY、講座等活動,推廣食農教育,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嘗到本土大豆製作的在地美食。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豆陣線」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以群眾外包方式,透過社群平台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豆圖譜及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進而支持本土豆。記者黃瑞典/翻攝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也辦豆花DIY、講座等活動,推廣本土大豆,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品嘗到本土大豆製作的在地美食。記者胡蓬生/攝影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逐步與台南、嘉義等地農友契作,支持友善農耕的本土大豆所維護的農田生態價值。圖/陳淑慧提供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逐步與台南、嘉義等地農友契作,支持友善農耕的本土大豆所維護的農田生態價值。圖/陳淑慧提供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灣豆陣線」粉絲頁號召種植、生產、販售本土大豆的夥伴,以群眾外包方式,透過社群平台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豆圖譜及設計「每天喝豆漿」互動式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進而支持本土豆。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利用穿龍圳上的老屋活化,成為推廣本土大豆及小型加工的基地。記者黃瑞典/攝影 分享 facebook

CD0282C066ABBE71
arrow
arrow

    vinceni64j1u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